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20日,浙江财经大学举办政策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民营经济:浙江实践的典型案例》新书发布会。本次活动由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承办、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协办,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国良与永康市财政局局长杜奕铭,以及方黎明、赵银锋、崔鋆、林姚辰、吴海洋等5位民营企业家出席,共话浙江民营经济成长历程与经验,凝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共识,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会议开幕式和新书发布会由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付文林主持。
开幕式由浙江财经大学原校长、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钟晓敏致辞,他指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从制度和政策两个层面着手:制度层面上,首先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的服务型政府;政策层面上,要对不同的民营企业采取差别化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要实施普惠性优惠政策,目的是扶弱,保就业、保收入、保稳定。对大型民企、科技创新型企业要加大实施研发投入激励政策,让这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起带头作用,以创新引领发展。
在新书发布环节,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丽生对《民营经济:浙江实践的典型案例》一书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这是一本立足浙江、展望全国的书,通过广泛的调研,从营商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规模经济、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及品牌建设七个方面遴选了30个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总结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同时,书中还立足地方政府和公共政策视角,对如何实施政策赋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他特别强调,要持续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财金政策协同,提供人才保障等,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童玉玲和余丽生院长共同为新书发布揭幕。
主旨发言环节由浙江财经大学现代公共经济学前沿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金戈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国良、永康市财政局局长杜奕铭以及方黎明、赵银锋、崔鋆、林姚辰、吴海洋等5位民营企业家分别作主旨发言。
刘尚希的发言题目是“全面认识民企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首先要全面认识民企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数字智能化革命、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经济金融化等六大机遇趋势,也面临国际环境压力、数字化转型困境、内部治理升级、政策依赖症与政企关系调整等挑战。他建议民企要立足数字化、全球化等长期趋势,减少短期政策依赖,主动应对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政府则要优化营商环境,开放数据资源,支持数字化转型,避免对企业经营进行直接干预,推动政企关系从“家长制”转向“成年化”合作。
史晋川的发言题目是“关于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几个问题”。针对当前民营经济概念法律界定缺位这一现状,他认为有关法律要清晰界定民营经济的法律范畴。他提出,进一步完善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司法环境非常重要,要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政策治理要让位于法律治理,在政策出台和执行过程中,要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以法律的方式来约束政府过度干预、监督和管理市场。
曹国良的发言题目是“嘉兴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点思考”。他介绍了嘉兴民营经济从起步、壮大、民资外资同步推进和转型等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嘉兴工业产值已突破1.51万亿元,经济质量位居全省前列,但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预期下降、投资萎缩、转型困难等问题。他提出,应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动政策精准化落地,简化企业获取政策的流程,通过法律保障、政策落地、产业生态优化以及政企协同,推动嘉兴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杜奕铭的发言题目是“政策护航,多维发力,以优质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他认为,促进永康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从深耕特色产业、数字智能惠企、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着手,并打造“4+X”惠企政策体系。一方面,通过一张清单布局政策碎片,精简优化政策,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领域;另一方面,一站办理重塑服务生态,提高惠企资金兑付效率,实现政策找人,以数据跑代替人工跑,让政策精准直达企业。在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层面,要构建科创品牌开放融合发展体系;系统布局产业基金,创新制度和政策机制,迭代产业运作模式。
杭州量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黎明的发言题目是“后量子密码研发与应用”。他指出,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密码体系已变得不再安全,为应对这一挑战,开发抗量子攻击的后量子密码将成为关键。他的团队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注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抗量子攻击平台,支持NIST和中国国家标准,量安科技将成为重要推动力。他表示,民营企业虽然面临发展困难,但仍将加快后量子密码的研发进度,以保障国民信息安全、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为目标奋勇前行。
浙江万合集团董事长、花田美地创始人赵银锋的发言题目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农旅融合项目的困惑与思考”。他首先分享了自己从税务机关投身实业,开发农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历程。他在金华武义开发的“花田美地”项目历时13年,从构思到实施困难重重,但终究进入商业化运营。他指出,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存在一定的劣势,市场环境导致内卷严重,此外,乡村条件差、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他强调,乡村振兴中“人”的因素十分关键,社会应多鼓励年轻学子毕业后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实现个人价值。
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崔鋆的发言题目是“聚焦电子材料领域,助产业高质量发展”。他介绍,研究院是江丰电子旗下的一家实体产业研究院,江丰电子是中国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安全提供了关键支撑,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打破了国外垄断。公司以“客户+技术”双轮驱动发展,一方面获台积电、中芯国际等360余家顶级客户认证,多次被评为“最优秀供应商”;另一方面依托9位国家级专家团队,在宁波余姚建立产业化基地。他认为,江丰电子的核心竞争力是“全产业链覆盖+尖端研发+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这正是中国硬科技突围的范本。
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究院副院长林姚辰的发言题目是“二十年磨一剑”。她指出,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死磕精密制造,从逆向仿制发动机导管,到自主开发智能弯管装备,公司现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成形,攻克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零缺陷生产。她认为,硬科技突围需“长期主义+迂回战术”,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公司以20年亏损换核心技术自主,用实践证明小企业也能撬动大国重器供应链安全。
税友集团旗下亿企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业务研究员吴海洋的发言题目是“金税四期税收监管形势下地方营商环境对企业和财税从业人员的影响”。他指出,金税四期标志着税收监管进入数字化新阶段,税务管理正从“管法”转向“管收入”,垂直管理削弱了地方弹性,风险防控将更加精准严格。针对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营商环境,他以杭州为例,指出优质营商环境的核心是政府“主动服务、被动管理”。他认为,未来财税人才需深入业务实质,结合经营与财务数据,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而不仅限于传统财税处理。
此次“政策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民营经济:浙江实践的典型案例》新书发布会”的顺利召开,不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政府、学界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