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地方债置换类似于90年代国有银行救助

作者: 浏览数: 92

中国正在救助债务累累的地方政府,尽管中国政府承诺将允许市场因素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但为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此次救助采用的仍是以前使用过的稳妥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举措赢得了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喝彩,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债务解决方案。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债务置换方案更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对国有银行实施的救助举措。当时中国政府向国有银行注入了数十亿美元资金,并将坏账从银行系统剥离。这些坏账最终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被追回。

上个月管理层要求国有银行买入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实际上是将之前利息较高的贷款置换成债券。分析师表示,与过去一样,这种方法似乎更像是国有资源的转移。惠誉资深分析师高俊杰(Terry Gao)说,银行仍将是地方政府债券的最大买家,这意味着风险仍然留在金融体系内部。这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中国政府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与银行展开谈判,将即将到期的贷款置换成债券。由于债券收益率要低于贷款利息,银行利润将受到挤压。为了提高银行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允许银行将这些地方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从央行获得低息贷款。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称,这种债务置换对于银行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债务重组。

这些规则似乎开始奏效。5月份,江苏省发行了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3.41%,仅略高于同期中央政府债券。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高级分析师Nicholas Zhu表示,今年总共已有10个省市发行了新债,发债总规模达到人民币3326亿元。大多数所发债券都由国有银行购得。

很多分析师警告称,依靠政府实体融资可能会耽误中国政府整顿经济的努力。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表示将让市场来决定资金配置,降低在本已受产能过剩困扰的领域的过度投资,比如房地产和重工业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未能实行违约制度,而是利用政府资金将不良贷款排出金融体系,中国政府以此让低效的国有企业冲销债务并以过时的企业模式继续运营。

乐观主义者认为,中国政府这次对市场改革的态度更认真,此次改革旨在允许较小型企业和服务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地方债券市场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调整之一,这些调整还包括给予海外投资者更多进入本地股市和固定收益市场的机会。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表示,未来市政债券市场可能会吸引海外投资者的巨大兴趣。这样的情况将帮助地方政府使基建开支的融资来源多元化,而非主要依赖于国有银行的贷款。大华继显(UOB Kay Hian)驻上海经济学家朱超平说,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更为直接的救助相比,这一次中国政府采取了更为市场化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