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12月18日在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目前初步统计,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6650个,计划投资额8.7万亿元,涵盖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城市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
他强调,推广PPP模式就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配合,涉及的范围广,受众的人群多,很多的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两年来,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规范PPP的文件。为了解决PPP项目融资问题,今年9月底财政部表示联合10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总规模1800亿元。
12月17日财政部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中的新建项目,按投资规模分别给予300万到800万不等的奖励,存量化债PPP项目按化解地方存量债务规模的2%给予奖励。
对此,史耀斌表示,PPP融资支持基金马上就要组建起来。未来还要不断完善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来加大PPP政策扶持的力度。
由于中国处于推广运用PPP的探索阶段,在观念认识、工作机制、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亟待破题解决的难点。他提醒道,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融资的渠道被切断了,因此有的地方政府迫于危机驱动,采取了明股实债、保本回购等等方式,这不是真正的PPP模式。
“也有地方启用了一些项目进行变相融资,这样做的后果不但没有起到推动PPP模式的作用,而且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史耀斌强调。
他表示,从长远看,要推动PPP持续健康的发展,关键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社会资本的安全感和可信度。PPP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合约的政府和社会合作的一种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分担、利益补偿等等,都需要而且也必须用合同的方式加以明确。与传统的一次性项目审批不同,PPP的模式需要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
为了推进PPP的规范发展和项目实施进度,史耀斌表示,要健全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补充法律法规的短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来助推项目的规范实施。目前正在打造覆盖全国统一高效的综合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