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密集发行 挤压效应初显

作者: 浏览数: 12

地方政府债券密集发行,且非市场化定价,中标利率持平或略高于同期国债,对银行配置其它利率债的挤出效应初显。

6月前两周公开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分别为1489.7亿元和2088亿元,从已经发布的发行公告看,本周公开发行规模也将超过2000亿元。

从发行结果看,中标利率基本都落在投标区间下限,相对于同期国债利率,并没有体现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本占用溢价,定价中非市场化因素仍占主导。

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较低,尤其是发行置换债券意味着银行把高收益的贷款换成低收益的债券,理论上对银行的吸引力有限。但一位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透露,各地分行为获得财政存款、维护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愿意买债以示支持;再考虑到央行降息和中国经济周期,短期的三年左右的债券,总行还是愿意投的。

第二批置换债券额度下达后,今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将达到2.77万亿元。平安证券宏观分析师魏伟认为,地方债供给问题的关键矛盾在于,银行如何消化天量地方债,而不对长久期资产配置以及其它利率债造成挤出。

中信建投对银行的调研显示,各家银行利率债的配置思路有分化。中信建投债券分析师郑凌怡在 6 17 的电话会议中介绍,有些银行称,地方债投资额度不会占用年初的债券投资额度,对地方债和其它品种利率债设置了不同的投资额度,不存在地方债挤占其它利率债的问题;也有大行并没有区分地方债和其它利率债的额度,而是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会会挤出对国债和金融债需求。

即使是分别设置投资额度的银行,也可能有挤出效应。郑凌怡说,因为地方债的久期偏长,随着地方债大量发行,地方债在整个银行债券投资中的占比上升,就会挤压其它长久期的债券配置。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认为,两种情况都会有挤出效应,只不过大小不同。即使分别设置投资额度,全年债券投资也是有上限的,地方债还是会挤压其它利率债的配置规模。

近期发行的金融债利率走高,明显高于同期限地方债利率,一定程度上是地方债的挤出效应。 6 9 ,国开行发行10年期金融债的中标利率为4.0332%;同日,浙江和湖北省政府发行的10年期债券中标利率分别为3.59%3.60%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建恒认为,地方债的核心问题不在于供给量,而在于定价。如果定价合理,银行有动力购买,对其它债券或者贷款的挤出效应就会减弱。否则,银行可能会通过抬高国债收益率的方式来驱动地方债收益率的合理化,最终整体社会融资成本可能都会有所上升。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地方债发行对债市的影响多大,关键是看货币政策是否配合。目前市场有较强的降准预期,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利率是1.62%,银行拿降准释放的资金去投资债券,还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