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筹建和成立国资改革基金成为国企改革重要方式

作者: 经济参考报浏览数: 15

据权威人士透露,国企改革已经成为2015年国资工作的重头戏,支持筹建和成立国资改革基金也成为国企改革重要方式。有关部门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和地方建立国资改革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以解决国企发展历史负担重、资金筹措渠道窄等问题。

“目前来看,成立基金的方式已经在很多地方达成共识,这将成为下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的重要方式,目前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酝酿成立国资改革产业基金了,这也是推行市场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上述权威人士说。

据了解,为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北京市近日成立“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由京能集团、首钢总公司、北京电控、北汽集团、城建集团等8家首都重点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采用母子基金、“一体两翼”架构体系。其中,京国瑞基金为母基金,是半公益性质的政府引导基金;下设商业性的京国发基金和公益性的京国益为子基金。

据了解,作为北京市设立的第一个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京国瑞基金将参与北京市属国资国企重大股权投资,发挥改革保障、增信托底、公益扶助、资本积聚、增值服务的功能,为国企改革提供保障。

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仅仅是政府主导成立的国资改革类基金的一例。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这一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采用。

2014年12月30日,由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云南国资壹号产业基金”在昆明启动,该基金总规模50.1亿元。

2014年11月,合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稿提到,要在存量上发展混合所有制;在掌控增量投向上,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及若干子基金。据悉,目前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及产业投资、创业投资两只子基金均已批准设立,三家基金公司的组建工作全部完成。

2014年10月,广东省国资委宣布成立“广东国资改革发展基金”,由恒健控股公司、七家省属企业、金融机构及其它社会机构以“母基金+子基金”的形式设立,参与广东50家试点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首期规模暂定50亿元。

一位从事国资改革基金工作的资深人士表示,政府主导的以产业基金面孔出现的国家队开始杀入国企改革市场,一方面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倍受政府支持,大中型项目源较多,筹资规模巨大,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作为第五阶段的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延续过去四轮改革未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思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即对一些没必要国资独资控股、绝对控股的行业或产业链环节的国企,在改革中逐步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在实现此类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完善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企更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的。但是从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来说,也存在着包袱重、改革资金需求大、融资渠道窄等现实问题,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最大程度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为保障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大资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