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采取财政手段应对下滑

作者: 浏览数: 53

当前需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辅以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汇率政策。政策刺激方式应以包括扩大赤字率、发行国债在内的财政融资手段为主。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1213日的“2016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做出上述表述。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挑战是产能过剩和通货收缩。由于严重的产能过剩,尽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依然为正,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44个月为负。今年以来,GDP的减缩指数也由正转负。

“今年,由于PPIGDP减缩指数都是负的,应该可以说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通货收缩的状态。”他说。

他表示,根据19972002年通货收缩时期的经验,克服通货收缩要先后做四件事,一是去库存,二是去过剩产能,三是清理不良债权,四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目前中国依然处于去库存阶段,去产能才刚刚开始。

他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继续消灭过剩产能,他以钢铁行业为例称,中国的钢铁产能是10亿吨,钢铁企业有500多个,实行关停并转是无法回避的。

另一方面是刺激有效需求。他说,为了防止经济硬着陆,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有效需求,也是必要的。他认为,总结“4万亿”的经验教训,应该认识到,尽管推出刺激计划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政府推出刺激计划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规模可以小些,速度可以慢些,刺激有效需求不应该导致经济结构恶化,以至形成未来进一步的产能过剩。

他强调,当前若要进行一定刺激,融资方式应该与“4万亿”显著不同,应该以财政融资为主,而不是依靠银行信贷。中国财政状况依然比较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2.5,比所有发达国家都好得多;中国的公共债务占GDP之比尽管有不同的测算数字,但是不超过60%,也比所有的发达国家好得多。

因此,他认为中国可以考虑扩大财政赤字,通过财政支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方面中国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中国可以通过发行国债为刺激措施筹资,国债的发行对象应该是中国居民和中国金融机构。央行则应进一步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支持,这有助于降低国债的发行成本。

    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余永定认为还应该考虑适当的汇率政策。只有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才能在美国升息、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情况下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否则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失去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