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供给侧改革既非“供应”也非“计划”

作者: 浏览数: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李扬216日在京表示,有关“供给侧改革的探讨,千万不要滑到供应学派,也不要滑回计划经济。”

在社科院当日举办的“2016年经济形势座谈会——聚焦:新常态、新改革、新发展”上,李扬在作主旨报告时说,目前理论和智库研究有许多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之一就是“关于供给侧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

他说,目前就有关供给侧的问题,“找大学人讲,讲着讲着就讲到了供应经济学上;找发改委来讲,讲着讲着就讲到计划经济上去了。”李扬认为,供给侧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转型,在高度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落实,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李扬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展开供给侧改革的探讨,千万不要滑到供应学派,也不要滑回计划经济。”

在谈到财税金融改革时,李扬说,“下一步财税金融改革恐怕是重头戏。”他说,本轮财税改革基本停滞不前,财税改革还是“十三五”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李扬预测,从现在到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的财政赤字、中国政府债务会迅速地、巨额地增加,必须未雨绸缪。

对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李扬说,目前大家只认可一句话,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被高度金融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落实、如何观察、如何分析?他说,现在这些问题是金融某种程度上过度发展造成的。这些问题不可能通过传统的加息、减息、增加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供应来解决。所以必须探讨金融改革的新方向。

李扬认为,有关金融周期的问题也需要深刻研究,“金融市场狂泻之后马上导致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于是就引致了微观主体的行为方式变化。企业过去是利润最大化,现在是债务最小化,全世界形成了螺旋形的紧缩状态。”

他说,目前的金融周期凸显了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失灵的问题,已经采取的很多措施,如加息、减息、量宽、量宽退出,多不得要领。如何应对金融周期造成的经济危机,目前还没有经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座谈会上,李扬也说出了学者们目前共同面对的学术困境,“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是中国经济学人的一个努力方向。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时间不长,而且还经过一些曲折,所以一直没有有效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

    李扬说,“我的很多同辈人讨论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理论问题时有一个共同感觉,我们吃亏在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我是做金融研究的,金融有理论,但金融理论要依托于政治经济学理论,而这套政治经济学理论一直没有有效建立。”但他同时表示,“经济不好的时候,搞经济学研究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