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营造中性适度货币环境

作者: 大公网浏览数: 32

中国央行昨日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央行并确认,今年9月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MLF),并在9、10月份通过该工具分别投放5000亿元和2695亿元基础货币,引导中期利率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此前市场多次传出消息称,央行创设新型工具释放流动性,惟始终没有统一说法,央行昨日给出答案。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今年9月,央行创设了MLF,作为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抵押品。

基础货币投放放缓MLF补缺口

今年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商业银行分别投放了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报告称,这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对于此操作,央行称,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情况下,MLF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三季度,央行未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曹阳表示,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已经发生变化。在操作的灵活性、针对性方面,之前央行两次MLF分别针对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可以看出操作更加突出定向。他还称,央行已经更多运用正回购取代存贷基准利率,这样综合了量价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特点,虽然正回购时间较短,但可以通过滚动方式进行续作。

增调控“灵活性”效果初显

而回望今年货币政策,央行操作频现创新之举,除最新创设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外,更灵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搭配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报告显示,今年7月、9月、10月,央行三次下调14天期正回购操作利率,共40个基点,自9月份起适度下调PSL资金利率。

事实上,与二季度报告相比,央行此次也特别强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而各项政策效果也初步显现,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

对于经济形势,央行提及,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显紧迫。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具体操作上,央行称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流动性水平,这与二季度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说法有一定区别。其次,央行提到,将继续做好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改进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央行还提到,将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升“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倡试点农村两权抵押贷

央行网站昨日还显示,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就落实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简称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开展调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胡晓炼表示,金融机构要在贷款期限、利率、担保、发放程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设计出更适合农业农村需要、更高效便利,且尽可能降低成本的贷款产品。央行将研究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制订相关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