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上周末在北京表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重点不是将中国的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是完成中国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今后要继续走好贸易顺差加资本净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他表示,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展顺利,可推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信贷较大幅度增加,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将保持比较快速的攀升。
陈雨露称,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贸易顺差赋予了中国债权人身份,能够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也可提高使用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同时,中国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经济援助等方式形成资本净流出,满足非居民对人民币流动性的需要。他指出,“当前需要正确理解贸易差额和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美国的贸易逆差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此前只有个别年份中出现小幅逆差。”
对于利用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陈雨露表示,未来两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数量将超越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量,逐渐进入资本输出时代。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中只有18%的占比使用人民币,因此要有意识增加直接投资中人民币使用。
陈雨露认为,在大宗商品计价方面,美元作为定价根基,短时间内地位难以动摇,但中国可以抓住“一带一路”的对外经济战略,在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贸易和能源管线建设上考虑使用双边货币。
此前他还引述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预测,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未来5年人民币将有望与英镑、日圆并驾齐驱,惟短期内挑战美元主导地位还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