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各级政府成立的财政引导产业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地通过整合财政补贴资金、引入社会资本,集中力量扶持支柱产业发展,基金投向主要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和以基建为主的公共服务领域。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石英华表示:“建立财政引导产业基金符合目前财政改革的大思路和方向,2015年无论从基金的数量还是规模看都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增长非常快,通过财政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专业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的运作,这一套基金运作思路已逐渐达成共识。”清科研究中心也认为,2015年政府将更多地以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扶持产业发展。
同时,过往带有行政性质的财政扶持产业模式,也将由市场化与专业化的政府引导模式取而代之。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被寄予较高期望,而当前融资渠道收窄、PPP签约落地不及预期、财政收支压力大,在此背景下,财政引导产业基金成为财政发力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国发62号文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以税收和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企业来促进招商引资的模式难以为继。不少专家认为“资金改基金”变财政对产业、公司的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无偿支持政策逐步退出,这是对扶持发展的资金分配方式进行的一次由“补”到“投”的颠覆性改革。“作为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形成产业引导基金,改变了传统撒胡椒面的做法,”石英华认为,“不仅提供新的融资方式,还推动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转变,有助于提高绩效,改变资金闲置、效率低下问题,提升资本的运营效率。”正如钱巨炎文中指出的,如果把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当成专项资金改革上半篇的话,设立产业基金就是这篇文章的下半篇,是财税改革的升级版。
从各地财政引导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看,主要立足于竞争性领域财政专项资金、盘活的存量资金资产、财政预算安排和基金投资收益等。政府基金相当于“种子”基金,通过母、子基金链式传导放大,吸引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基金以股权式投入,有退出机制,可滚动、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