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将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测算,并预测新规出台将对债市产生较大冲击。关于上述消息,《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报道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将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测算,该消息是否属实?
马骏:该消息并不完全准确。目前MPA仍沿用前两个季度的“广义信贷”指标口径,表外理财并未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目前只是做相关数据搜集、模拟测试等工作。人民银行将根据模拟测算情况,进一步研究将表外理财业务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的时机和具体方案,引导银行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日报:这样看来央行未来有可能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那么这项措施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马骏:今年初,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MPA,从关注贷款转为关注广义信贷和一些宏观审慎指标,有效缓解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表内通过挪腾资产等手段规避调控要求的情况,使金融机构表内资产扩张更加平稳有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部分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为了更好地分析银行业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防范相关风险,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首先,表外理财资金投向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实际上也发挥了信用扩张的作用,对宏观经济和杠杆率等指标是有影响的。其次,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其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刚性兑付的特征。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是必要的,有助于促进表外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进行的模拟测试工作,可以使金融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逐步熟悉和适应新的指标口径。央行还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保证MPA中广义信贷口径之间的过渡是一个平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