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五晚间发布2017年第二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央行网站刊登的报告指出,下一步将保持货币总量稳定。适应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更准确地监测和把握全社会的实际融资状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报告称。
报告还指出,未来央行还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央行报告指出,“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着力强实抑虚,重视防控金融风险。”
央行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银行业不良资产风险,控制不良贷款增量。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减少监管套利,规范市场秩序。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央行指出,将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央行将继续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全力做好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钢铁、煤炭和煤电等去产能的金融服务。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调整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养老等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第二季继续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三家银行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第二季度,央行向这三家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共1,953亿元人民币,6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4,111亿元。
央行报告称,将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围绕实体经济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鼓励发展绿色金融。
通胀预期大体保持稳定
对于物价形势,央行判断: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多在低位运行,国内经济既有上行动力但也有下行压力,同时基数因素也可能使未来一段时期物价同比涨幅放缓。综合来看,通胀预期大体保持稳定。
央行在报告中认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不少,包括全球经济总体表现较好;中国经济新的动能正在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过剩产能继续化解,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杠杆率高位有所趋稳,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
央行同时指出,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大调整过程中,强劲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过去几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逐渐积累的全球资产泡沫有内在调整的可能,加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可能退出量化宽松,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及不确定性也可能加大。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稳中向好一定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外需回暖的推动,企业效益改善仍多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等上中游行业,部分短板领域瓶颈尚未打破,总杠杆水平仍然偏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
M2低增速可能成为常态
央行认为,近期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降低是加强金融监管、缩短资金链条、减少多层嵌套的合理反映。预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
6月末,中国M2余额为16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增速比3月末低1.2个百分点。
央行认为,当前M2增速比过去低一些,需要全面客观认识。一是过去M2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较多与住房等货币化密切相关,而目前住房商品化率已经很高,货币需求增长相应降低。二是近些年M2增长较快还与金融深化有关,主要体现为同业、理财等业务发展较快。
央行指出,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