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政支付改革或将解决财政重点支出挂钩问题。
按照财政部的工作安排,今年将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在我国目前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财政增量空间缩小的背景下,如何扩大财政空间?
多位专家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月19日举行的“优化财政支出存量结构促进供给侧改革”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应该从优化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等方面统筹考虑,突破财政支出项目只减不增、存量固化格局,从而实现高效分配和绩效提高,有效化解财政风险。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吴海军在会上表示,接下来将在转移支付绩效上下功夫,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使支出结构调整中和“人”相关的支出固定化,比如养老金等。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同时,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在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各项财政重点支出需要得到了保障,但是支出固化问题严重。
“比如,重点支出‘法定挂钩’被认为是固化表现之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调研发现,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新修订的预算法都明确要求取消“挂钩”,但是如教育支出等增长依然高于财政增速,导致一些地方教育支出钱花不出去。同时,社会保障领域因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资金需求日益增长,却得不到满足。
据介绍,过去为了保证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财政支出,我国在制定预算时,往往会采用“挂钩”的方式。根据财政部梳理,2012年我国有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社保、文化、计划生育七大类财政支出都与GDP挂钩,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48%。
据了解,有关取消财政重点支出挂钩的问题已经在去年年底通过审议,目前就是等待一些程序问题的解决。
“通过脱钩解决固化格局,改变支出预算安排模式。”吴海军表示,将按照科学预算编制安排重点领域的支出,使支出更好地符合实际需要。
财政支出结构固化也带来一些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认为,财政支出结构固化导致增长刚性与绩效下降并存,叠加经济新常态增速降档,使财政收支矛盾问题日益加大。一些重要的决策和保障领域要保,而财政收入又难以满足,这就迫使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财政风险加大。
对于是否通过加大财政赤字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守住3%名义财政赤字的心理防线不能松口,如果确有扩大支出和减税的需求,可以通过实际财政赤字层面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