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增长”分论坛在我校下沙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五位专家应邀作了学术报告。国内1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业界嘉宾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分论坛。论坛由经济学院院长胡亦琴教授主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增长”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报告了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全球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劳动力市场正在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就业形态的多元化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全球化使得劳动力市场呈现“超职场”特征。为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他认为政府应该在就业岗位、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等方向注重政策反应和调整,这是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教授阐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国际产能合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效路径,并从沿线国家需求、国家产业大转移、参与发达国际价值链、国家政策支持等角度论述了以“一带一路”价值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教授的研究运用全球115个非前沿经济体的跨国数据,总结了世界各国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三种产业结构变迁的典型事实。他指出,技术进步不仅是推动非前沿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路径。他认为,当后发经济体的技术水平转入准前沿阶段,政府应向新的竞争导向的技术进步激励体系整体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跃勤从学界视角探讨了学术创新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民族、基本国情等角度讨论了学术创新推动发展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学术创新与发展创新之间应该相辅相成,要以学术创新推动发展创新,以发展创新丰富充实学术创新。为了推动学术研究与创新发展,他还提出了多学习、勤思考和敢真言等学术创新的研究方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钟教授探讨了物联网产业中政府补贴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她通过研究40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政府补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在当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滞后1期、2期后却产生了抑制效果,且综合影响效应为负。李晓钟教授深入分析了政府补贴对生产效率综合影响的原因,指出了物联网产业政府补贴政策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与会嘉宾认真听取了五位专家的报告,并针对报告内容和研究过程,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本次分论坛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业界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推动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