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院概况|研究院要闻|公告通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学术成果|人才招聘|财税动态|金融动态
中心要闻
· 地方财政研究院成果《“千万工...
· 我院顺利承办第二届浙江省高等...
· 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丽生...
· 经济高质量发展及2024年经济形...
· 地方财政研究院研究成果《实现...
· 我院钟晓敏院长应邀参加“财经...
· 地方财政研究院研究成果《共同...
· 财政学博士生交流会:搭建学术...
· 我院执行院长余丽生受聘为十三...
· 我院召开“文化研究工程”申报...
研究院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研究院要闻>>正文

地方财政研究院成果《“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浙江日报》刊发

2024年02月20日 11:26  点击:[]

近日,由我院执行院长余丽生研究员撰写的《“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浙江日报》2024年2月19日第七版刊发。全文内容如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的一项战略部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千万工程”彻底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要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浙江必须继续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动力的来源。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前沿,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农业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推进乡村振兴不能脱离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然而,在一些乡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本出路是要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经济,结合实际情况,推广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稻虾轮作”“稻鱼共生”等生产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吸引力。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集聚乡村人气。“千万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乡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优势凸显,乡村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得到发掘,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创造了条件。各地要用好自身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就近创业,做大做优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多渠道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三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三产融合”是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将乡村的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进行优化重组和整合集成,改革传统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使产业链条延伸、功能多元、范围拓展、层次提升,从而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模式、新布局的发展方式。各地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加快实现农文旅融合、产供销贯通。

以招贤引才为重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而其中,以村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为此,必须围绕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释放人才活力。

一是动员乡贤回归。要高度重视村干部的培养,把有经验、有能力、有知识、有威望的人选拔到村干部的岗位上,尤其要重视发挥乡贤的作用。乡贤往往是从乡村走出去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拥有一定的社会威望,这些正是乡村振兴所需的宝贵资源。要积极动员和吸引乡贤回归,为农村发展服务,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二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当下,乡村已逐渐成为干事创业的一方沃土。各地有关部门可加强大学生就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对接,鼓励大学生尤其是乡村振兴对口专业,比如生态农业、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商等专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或创业,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在引进“新鲜血液”的同时,也要重视挖掘现有的人才资源,想方设法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如通过财政补贴或市场参与的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动技能培训,让当地农民更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以盘活资产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盘活乡村资产,既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举措。要充分梳理整合、盘活利用各类资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乡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要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让乡村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二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可探索利用闲置的旧学校、粮库、卫生院、供销社等集体资产发展物业经济,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盘活农民闲置房产。要利用好乡村振兴带来的流量和人气,鼓励农民以自营、出租、联营等方式发展新业态,增加财产性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以财金协同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和帮扶。而金融资本要实现精准服务,又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引导。必须强化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的协调与配合,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相关领域。

一是加大财政贴息支持。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二是优化“三农”金融信贷服务。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为乡村振兴营造积极的投融资环境。

【作者:余丽生 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文章来自《浙江日报》2024年2月19日第七版)


下一条:我院顺利承办第二届浙江省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2023)

地方财政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编:310018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3